宗教哲学
资料列表.........
基督教教育概论【不错;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神学院建设的理论基础】
成人宗教教育【不错;很有参考价值;主日学建设的理论基础】
神学函授课程【包含本色化谬误】
华圣课程【包含一些谬误;谨慎参考】
哲学概论【不错;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简明】
《薛华-众目睽睽下的今世教会》【批判自由派神学;可以】
《薛华-前车可鉴-西方思想文化的兴衰》【参考】
《薛华神学》精粹【一般;参考】
教化与拯救-洪予健【已有】
神權、人權、政權【可以】
良友本科讲义集_神迹奇事(罗文辉)Sign-N0807_reedited【可以】
从《金刚经》说起
剖析《老子》
圣思录
天路者的故事
现代科学的起源(上)
现代科学的起源(下)
论语的联想
===================================
从《金刚经》说起
小鱼书社
前言
前言
世上的宗教有很多。然而,在世上许许多多林林总总的、千差万别的宗教信仰、以及相应文化传统中,成体系的、有详尽而系统化的宗教经书与教义为支撑的,有强大理论背景支撑的,能够构成一个相对而言完整神学、信仰理论体系基础的,——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个宗教,或三个宗教体系,即,以圣经为中心的基督教信仰体系;以及,可兰经为中心的伊斯兰教信仰体系;还有,一系列佛经为中心的佛教信仰体系。
在本书中,我们以佛教经典中的一本最重要的核心教义性书籍《金刚经》为聚焦点(以后,我们也会讨论佛教经典中的其它重要典籍、书籍),从中分析、评介、剖析佛教的教义与思想,以及它在社会中、世人生命之中产生的相应影响。
无论是世上哪一种宗教信仰体系,它们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试图回答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信仰观。
所以,如果,我们要分析、评介、剖析一个宗教的精髓与核心体系内容,那么,我们就应当来仔细地、认真地看一看,它们在关于上面五个方面的观念中,是如何阐述的。
正如《世界佛教共识宣言》中所说,也正如几乎每一本佛教经典中的思想核心所表达的,——在佛教信仰体系中,并没有那样一位全能的、创造宇宙天地的、终极的造物主。
由于在佛教中没有造物主、或不相信有造物主,因而,这一特征直接影响到佛教在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信仰观等领域中的一系列深刻的理念与观点。这些理念与观点的特征往往是泛神主义哲学所共有的。
这些理念与观点的特征,就是:——在世界观上,它们往往把世界看作是无珍贵价值、无隽永意义的,而不是把世界看为瑰丽、奇妙、意义深刻的。它们往往强调,世事无常,人不应当被世事羁绊,而是应当醒悟,看清世界与世事的虚无等等。在人生观上,它们往往把人的生命、心灵、位格等等看作是并无深刻价值意义的。
这种泛神主义哲学体系,由于没有造物主为中心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总是会指出,物质世界的虚浮性、不可倚靠性。然而,即使,这样的论点在很大程度上并不错,并且是重要的;但是,它们却缺失了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它们不能看见世界被造的奇妙性、美丽性、智慧性,也看不见世人生命的珍贵与独特、心灵的奇妙、思想的可贵。人的这种自我认知与自由意志是宇宙世界中一种最为独特、奇妙、珍贵的能力与品质,是来自于造物主、创造生命之主自己的无限能力与完美品质;这样的能力与品质,正是道德的基础,是爱的根源。
总而言之,它们把人生、世事、价值等等,往往都看为羁绊人的东西,提倡要离弃、舍得、放下,而不是要有满腔热忱的、执著的向往、盼望与信念。
究其原因,无论是人们在思考世界观、还是在思考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信仰观的时候,如果离开了那创造宇宙天地、创造世人生命的全能之造物主,那么,世界就是冰冷、荒芜、混乱、无意义、虚浮的,而人生也就在本质上是苦的;因而,根据泛神主义哲学,这些就都应当被看破、看空、舍弃,放弃执著,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
在本书评析《金刚经》的过程中,我们会清晰地看见上述特征。
关于《论语》的联想
小鱼书社
前言
1. 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耶稣基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借着他,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2. 在自然信仰中,即,一般性的敬畏上天的信仰中,人们能够从上帝所创造的物质世界中,从上帝所创造的世人生命中,从上帝所掌管的、放置于世人良知之中的道德律法与道德世界中,一般性地看见,真诚的、敬虔的信仰之人,应当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一般性的原则。一个人如果真诚认真地去思想这些事情,那么,就能够明白、说出一些端倪,就能够看见一些真知灼见。
3.但是,说在口里、写在纸上,是容易的,但真正地做出来、实现出来、体现在实际的生命中,却是难的。事实上,只有在对耶稣基督的信仰、信靠之中,只有在上帝圣灵的大能之中,人才能够真正地践行出那些信仰的原则,活出真正敬虔的生命,得到那来自上帝的圣洁生命,与神同在,进入那无限美好的、永远的属天国度。虽然论语在中国的影响如此深刻、广泛、久远,但是,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却总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不是体现在实际生命里。事实上,很多时候恰恰相反,儒教中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成为虚伪、虚浮、爱慕功名的人,而不是真正有敬虔信仰的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论语中,作者虽然道出了信仰所应当具有的一些重要生命品质,但却缺失了信仰的真正内核与源头,即,上天自己的启示、话语、旨意、作为、救赎、恩典、公义、圣洁。
4.真品与赝品之间的关系:没有七分钱的假币;赝品一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某些方面、看起来与真品很相像。赝品的存在,并不能证明,世上不存在真品。
5. 赝品的定义:只有其形,却无其质;只有其外表、结论、表象、结果等方面的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但却无其机理、内在的动机、实质、原因等等。
6.中国人愿意聆听论语中的道理,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在论语中怎样讲述仁、大道、正义;如果,我们愿意思想其中的道理,那么,难道我们不应当追问,我们怎样才能得到仁、大道、正义吗?难道,我们不应当在心里因而有一个饥渴慕义的盼望与求索之心吗?
7.这本反思与联想之书,也可以看作是与孔子之间的一场心灵的、谦卑而诚实的对话。
8.普遍启示与特殊启示:——(1)一方面,神的普遍启示,显明在这个世界、宇宙和人类社会之中。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却借着所造之物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的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所以,世人若认真、诚实地思想人生,就会能够明晓关乎道义、良善、人生价值等等事情;然而可叹的是,世人却沉浸在罪中无法自拔,所看见的,只有属世的利益和得失。(2)另一方面,神的特殊启示,尤其是关于救赎恩典的特殊启示,显明在圣经之中。圣经是上帝全备的话语、旨意和启示,讲述了上帝在耶稣基督里面的救赎恩典,讲述了什么是真诚的、真正的信仰。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9.一方面,因为普遍启示与特殊启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者佐证并支持着后者;后者拓展和大大深化了前者),所以,其实在论语重要原则与圣经真理之间,在很多方面,有着重要的重合、不矛盾、一致之处。而另一方面,在圣经中,更包含着论语所没有的、远远地超过了论语内容的教义。这些教义,对于人的幸福、救恩、生命,等等,至关重要。
10.同时,论语中也包含一些内容,是圣经所没有、或是与圣经相矛盾的原则、教义。这些原则、教义包括:对于信仰的看法,对于生死的看法,等等;我们的良知,以及历史的见证,都告诉了我们,这些部分,正是显明了论语之局限性、甚至致命错误性的主要要点所在。
11.论语,就像是一幅图画,给我们画出了一些美好的果树、果实,让我们看见了一些美好的品德和品质;但是,在这幅图画中却有两个致命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些果树、果实并不是纯粹的。其中夹杂着一些不好的、甚至有毒的果子。第二个问题是,在那些美好果树、果实的背后,其实质、根源、本质是什么,却不得而知;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许多深层次道理被本末倒置,因而常常会舍本逐末,甚至有些莫名其妙、让人摸不着头脑。
12.论语中讲述的很多美好的做人道理,相信绝大多数世人,包括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懂。但是,为什么,我们却很难把这些品德,实践在我们真实的生活、生命之中呢?关键的原因在于,我们不认识神,不明白他的旨意、话语、计划、作为,不愿意寻求他、倚靠他、以他为我们生命的归依。
只有上帝圣灵的能力,才能使我们真正地明白神的救恩;耶稣基督已经死在十字架上,并在死后第三日复活,成就了那永远的救恩。凡相信他、接受他救恩的人,就必能得救;这是因信称义的恩典;凡在基督里面得生命的人,就真的进入了那永生,再也没有死亡。
这样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敬虔的信仰。
例如,一个人,如果没有敬虔信仰、敬虔精神支柱,那么,他怎么会真的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呢?反之,一个人如果真的有了敬虔的、对于上帝的信仰,那么,他怎么会不宽以待人(上帝以赦罪之恩对待我们,我们岂不应当对他人恩慈、宽恕吗)呢?怎么会不严于律己呢(上帝因着基督死在十字架上而赦免了我们的罪,那么,我们还有脸面再活在罪中吗)?
可见,信仰——真诚的、敬虔的、真正的、真理的信仰,是我们为人处世道德品质的根本所在。
如果忘记了这一点、忽视了这一点,那么,任何人来谈为人处世的道德品质,其实都不过是舍本逐末而已。这样的没有根基的所谓品德,也必将会逐渐败落、一事无成。如果人的动机和出发点错了,如果人凭着本性,以自己为中心、为依归,那么,所谓美德,究其终极层面而言,不过是功利主义的手段而已。当试炼、苦难来临时,其真实的面目就一定会显露出来。
13. 在基督教信仰临到欧洲之前,柏拉图在著作中对门徒们说道:你们要耐心地等待,神必把他的启示,向世人显明;柏拉图的思想,虽然是不完美的、充满缺陷的,但是他认识到,上帝、那宇宙天地造物之主,必定是无限的、永恒的、全能的、全知的;他也认识到,人的灵魂只有来到神的面前才可能有真实隽永的意义。
正如柏拉图的著作一样,论语的内容,其实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圣经的背书;因为,论语所描述的很多内容,正是一个敬虔信仰之人所应当具有的生命品格。然而,论语所没有指出的,却恰恰是,那些生命品格背后的根基、基石是什么。如果失去了根基,那么,这些内容就都不过是纸上谈兵、空谈而已。
剖析《老子》
小鱼书社
第一章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精髓中,以《老子》(或称为《道德经》)为核心基础的道教思想(尽管《老子》本身与所谓道家思想之间并不相同,存在着一些重要区别;前者更为哲学化,后者更为宗教化)占据着大约三分之一的影响力。所谓中华传统思想,包含了儒家思想、佛教思想、以及道教思想三大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也互有矛盾;它们试图回答关于人生、世界、道德、信仰、价值方面的一系列、许多根本的、重要的问题。
在这三者之中,以《论语》等四书五经为核心的儒教思想一直牢牢地占据着主流、统治地位;甚至在中国历史上,历世历代的科举制度中,都以儒家经典及其思想体系为唯一标准内容;孔子甚至被称为是至圣先师,以至于,在1911年清朝灭亡之前的中国人都笃信:“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然而,虽然儒教中包含着许多光辉的思想,例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等等,并且,儒教极力地推崇人生应当精诚求索、“朝闻道、夕死可矣”;但是,儒教却无法在严格意义上被称为是一个宗教,因为它所表达的内容,仅仅是没有超越性、没有超自然根基的道德伦理主义而已。
任何人,无论多么良善、或是多么罪恶,都要不得不面对死亡。在死亡面前,无论多么华丽的道德言辞,都是无能为力的。如果离开了永恒的、超越性的、超自然的、超越死亡的根基、权柄、源泉,那么,任何道德就都是苍白的、无力的、甚至是滑稽的。如果离开了道德法则的永恒颁布者,那么,道德法则本身也就失去了隽永的、内在的、持续到永远的、价值与意义。
在世人的内心深处,都先天性地知道上天、永远、永恒这些概念;在世人的生命之中,都本能性地有着追寻真相、追求真理、寻求信仰、寻找心灵依靠与精神支柱的渴望。在人的内心中有一个空洞,只有上天自己才能填满。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却借着所造之物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的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儒教非常强大、一直牢牢地占据着统治地位,以至于读书人如果不读儒家经典,不读《论语》、不读《孟子》、《大学》、《中庸》、《礼记》等四书五经,那么,就不可能光宗耀祖、金榜题名、出相入士、进入上层社会,也不可能有效地为国家、社会、群族、县乡治理等等社会事务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儒教自身具有着深刻的缺陷和漏洞,以至于历史上的中国人不得不到佛教和道教思想中去寻找那些关于超越性、超自然性、超越死亡的许多方面之问题的答案。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儒教本身仅仅是关注于此世的问题、价值与意义;因此,儒教无法在终极的层面上,在超越死亡的层面上,讲述人生的真正意义,以及道德的真正价值。
虽然,儒教中包含着许多重要而宝贵的道德伦理,也讲述了许多对于社会秩序、家庭、人生具有着极其重大意义的话题,但是,儒教既无法给出那些指向永恒、超越死亡之人生问题的答案,也无法讲述世界的本质、起源、性质、未来等等话题内容。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儒教尽管如此重要、如此占据统治地位、主流地位,却始终无法完全取代、抹煞、消除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的重要影响。
后两者,正是要试图思考关于人生与世界的那些超越性的问题;在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信仰观的层面上,它们试图要给出关于人生与世界之本质的超越性的、超自然的答案。可是,佛教思想与道教思想也各自包含着深刻的局限性、谬误性。
佛教思想属于泛神主义的思想范畴;它不是把人带入以上天为中心的信仰之中,而是恰恰相反,使人远离上天,甚至主张“人定胜天”(人若能够禅定、安定、安静、看破红尘,那么,即使是天也能够被胜过)。在佛教的经典中,清晰地否认这个世界上有那样一位造物主、主宰和安排一切的“上天”。佛教并非是要把人带入热忱、执著的信仰与真挚之爱中,而是要反对一切执著,否认爱的真实意义,甚至否认一切事物、以及人生的真实意义。佛教的主旨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即,一切事物的表象,在本质上而言,都是空的;空本身,从本质上说,就是一切事物的表象);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教主张,人应当放下一切执著,看破一切,悟透人生,从而不被一切事情、一切人所羁绊,才得以进入涅磐、寂灭;甚至,在中国历史上,佛教曾经大力提倡割亲、出家,即割断世人与亲人、父母、家人等等之间的关系;因此,曾经受到以孝俤为核心理念的儒生们的激烈反对。
总而言之,佛教常常是以这种空灵、放弃、舍得、看破、了脱等等思想,作为其核心色彩;而不愿意主动地涉足于社会政治、经济、伦理、法律等等领域的活动和理论建树。因而,虽然,佛教在中国民间受到很多欢迎,尤其是在江南、华南等地区,自古寺庙云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人历史上的一些慈善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杀人放火等罪恶昭昭的犯罪行为(佛教以因果和轮回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吓阻人去犯那些罪恶昭昭的行为;以烧香拜佛、敲木鱼、念经、积功德等等形式,间接鼓励人对他人行善和捐助等等);但是,佛教从未能够在中国历史上取代儒教的主流统治地位。
事实上,佛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人心中敬虔、真诚、真挚的、敬神畏天的信仰。在佛教历史与信仰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许许多多形式主义、信仰虚伪的和尚尼姑们,信无所信,敬无所敬;他们以虚无主义、否定主义(即,否定世上任何事情与价值的真实与隽永的意义;甚至否定“否定”本身)为所谓的信仰,但实际上,却仍然是生活在自私、自利、清高、自义之中。
相比于佛教,道教作为一个宗教的形式,显然影响力要小很多。这部分地是由于,道教的经典不像佛教经典那么冗长繁杂,也部分地是由于,道教不像佛教那样有着相对而言比较组织化的宗教形式、以及比较系统化的教义。但是,以《老子》为核心的道教思想,自古以来,对于中国人的影响却是非常深刻、广泛、普及的。在思想、哲学、文化、社会层面,道教思想的影响力,绝不亚于佛教思想对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直到今天,我们在现代中国人心中普遍流行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信仰观中,仍然能够深刻地看见,以“无为而无不为”为代表的道教思想的影响,广泛地遍及各处。这种影响,与《周易》以及风水理念、八卦理念等等相互作用,构成了现代中国人思想中的一道风景线。它在一定程度上描绘出了许多普通中国人心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信仰观中的一些主要特征与理念。
我们在《关于论语的联想》以及《从金刚经说起》两本书中,曾经专门讨论和剖析了儒教与佛教的一些主要特征、特点、缺陷等等。在本书中,我们继续深入地思考、评介、剖析以《老子》为核心基础的一些道教思想与理念。
==========================================
在《老子》书中一开始的内容,就开宗明义地指向了世界以及其中万事万物的起源。我们可以基本上说,在老子看来,天地、世界、以及其中的一切,都是源于“道”。“道”,正是《老子》一书的主题:——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不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不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我们如果通篇仔细地详读《老子》,就会看见,对于老子而言,“道”是在宇宙世界、人生当中最本质的、最本源的。
更多资料列表....
++++++++++++++++++++++++++++++++++++++++++++++++++++++++++++++++++++++++++++++++++++++++++++++++++++++++++++++++++++++++++++++++++++++++++++++++++++++++++++++++++++++++++++++++++++++++++++++++++++++++++++++++++++++++
【引述 圣经 创世纪】 【道德经第一章与圣经创世纪第一章的比较】
1起初, 神创造天地。2地是空虚混沌;深渊上一片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3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4 神看光是好的,他就把光暗分开了。5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一日。
6 神说:“众水之间要有穹苍,把水和水分开!”事就这样成了。7 神造了穹苍,把穹苍以下的水和穹苍以上的水分开了。8 神称穹苍为天。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二日。
9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10 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 神看这是好的。11 神说:“地上要长出青草、结种子的蔬菜和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在地上的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12于是,地上长出了青草和结种子的蔬菜,各从其类;又长出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 神看这是好的。13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三日。
14 神说:“在天上穹苍中,要有光体来分昼夜;这些光体要作为记号,定节令、日子和年岁;15它们要在天上穹苍中发光,照耀地上!”事就这样成了。16于是, 神造了两个大光体,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了星星。17 神把这些光体安放在天上穹苍中,照耀地上,18管昼夜,分光暗。 神看这是好的。19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四日。
20 神说:“水要滋长生物;地上和天空之中,要有雀鸟飞翔!”21于是, 神创造了大鱼和在水中滋生各种能活动的生物,各从其类;又创造了各种有翅膀的飞鸟,各从其类。 神看这是好的。22 神就赐福给牠们,说:“要繁衍增多,充满海洋;雀鸟也要在地上增多!”23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五日。
24 神说:“地上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爬行的动物和地上的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25于是, 神造了地上的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各种爬行的动物,各从其类。 神看这是好的。
26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以及全地,和地上所有爬行的生物!”27于是, 神照着自己的形象创造人;就是照着 神的形象创造了他;他所创造的有男有女。28 神就赐福给他们,对他们说:“要繁衍增多,充满这地,征服它;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所有走动的生物。”29 神说:“看哪!我把全地上结种子的各样蔬菜,和一切果树上有种子的果子,都赐给你们作食物。30至于地上的各种野兽,空中的各种飞鸟,和地上爬行有生命的各种活物,我把一切青草蔬菜赐给牠们作食物。”事就这样成了。31 神看他所造的一切都很好。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六日。
++++++++++++++++++++++++++++++++++++++++++++++++++++++++++++++++++++++++++++++++++++++++++++++++++++++++++++++++++++++++++++++++++++++++++++++++++++++++++++++++++++++++++++++++++++++++++++++++++++++++++++++++++++++++
从上述圣经创世纪第一章与老子第一章的对比中,我们能够看见,神(上帝)与老子的道,有着以下的异同。
1.神(上帝)的位格性:——《老子》里面的道,是没有位格的;但上帝却是有位格的。所谓“位格”是指,一个主体有着自我认知、自由意志的能力;这样的主体正如每一个世人都是有着身份位格的。上帝是无限而完美的;他能听、能看、能言;他是全能、全知、全在、全备的;在他里面有无限的丰盛。他是创造宇宙天地以及其中万有的造物主,更是创造世人生命之主。他有意愿、意志、思想、情感、智慧、计划、旨意、目的、作为;他更有公义、圣洁、恩典、慈爱。【圣经中更向我们清晰地指出:上帝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上帝。】
2.神是能看的:——上帝创造了世人的眼睛,使他们能够看见光明;他创造了光明本身,正如同他创造了雨露、彩虹、星夜。他自己更能够看见一切事情,看见一切世人的心灵深处的光景。神是鉴察人内心的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在他的眼前被隐藏;他洞悉一切,鉴察一切。
3.神是能言的:——上帝不仅是能听、能看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自己说话,能够把他自己的启示、话语和旨意,清楚无误地、完整清晰地向世人显明出来。圣经是上帝完全的话语、启示、全备的旨意。
4.神是全能的:——上天、上帝的能力是无限的;在他没有难成的事;他是我们信心的创始成终者。他既创造了宇宙世界,那么,这个宇宙世界中就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高于他,也没有任何势力、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他的旨意。他的能力显明在一切被造之物的身上;他使百兽在大地上奔跑雀跃,使雀鸟有美妙的声音,使百合花有美丽的衣服,使大雁能够迁徙万里而不迷失方向;他更把生命赐给人,使他们有情感、理性、意识、意志、认知、智慧、思想、道德的能力。
5.神的创造是从无到有的创造:——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以及其中的万有。上帝的创造,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人能够给他提供原材料,也没有什么人能够给他提供蓝图、钢筋、架构、支撑。他的创造,完全是出于他自己无上的智慧与能力。他的创造,完全是凭着他自己的话语。
6.神是秩序的、审断的,喜悦良善与美丽:——从神的创造之工中我们能够看见,他是秩序的神,而不是混乱的神;他是审断的神,有着审美、价值判断、等等能力与权柄。他喜爱良善、秩序、与美丽的东西,而憎恶罪恶。
7.神是智慧的,并有着设计与计划的能力:——从神的创造之工中,我们也能够看见,他有着无限的智慧。他的所作所为无不是出于他的美好旨意、计划、设计。他不是无知无觉的,也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恰恰相反,他的一切作为都有着清晰的计划与目的。他的一切作为,都是出于无限的智慧与圣洁的旨意和目的。
8.人的本质;——人是按着神的形象与样式所造的。世人虽然是有限的,虽然在生命的本质中已经堕落犯罪、悖逆离开了神,但是,我们仍然能够在人的身上看见上帝的作为与恩典和公义。人有着心灵与灵魂,有着思想、意识、认知与意志、意愿的能力。在人的里面,有着这个宇宙世界中最为独特的东西,就是人的自我认知与自由意志。
9.为什么说上帝是存在的 【引述 从金刚经说起 一书开始的相关内容】
++++++++++++++++++++++++++++++++++++++++++++++++++++++++++++++++++++++++++++++++++++++++++++++++++++++++++++++++++++++++++++++++++++++++++++++++++++++++++++++++++++++++++++++++++++++++++++++++++++++++++++++++++++++++++++++++++++++++++++++++++++++++++++++++++++++++++++++++++++++++++++++++++++++++++++++++++++++++++++++++++++++++++++++++++++++++++++++++++++++++
“造物主”的意思是什么
“造物主”的意思是:那位终极的、超乎一切之上的、宇宙天地以及其中万有的、创造者和主宰。他是公义圣洁的,是慈爱恩典的;他把生命赐给人,把阳光雨露以及地上丰富的物产赐给人;他是道德律法的给予者,是道德世界的终极审判者。他把道德法则先天性地放在人的良知之中,使每一个世人都在内心深处知道诚实、公义、公平、正直等等道德品格的含义。
-------
他创造了宇宙天地以及其中的万有,更创造了世人的生命,使他们能够听、看、思想,使他们有理性、智慧、道德与情感的能力。
他创造了人的耳朵和口舌,使他们有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能力;他自己更能够把自己的旨意向世人显明出来。
他使人能够听见和明白话语的声音;他自己更能够听见世人的呼求和祈祷。
他使人有眼睛能够看见光明;他自己更能够鉴察这世上所发生的一切,以及人内心的一切真实光景与境地。
他使人有思想、智慧的能力;他自己更有着无限的智慧、思想、意志。
他是有“位格”的,即,他有完美的自我认知与自由意志;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过去、现在、未来所作的一切事情,以及为什么作这些事情。在他的一切作为、话语、意图、计划中,都有着无限智慧、圣洁的旨意与目的。
他把智慧与思想的能力赐给人,更把生命赐给他们,使他们成为“有灵的活人“;——即,使每一个世人也成为有位格的存在体;使他们有自我认知和自由意志的能力;使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作的事情、所说的话语;使他们能够在他们自己的作为、话语、意图、计划中,常常包含着智慧的设计,以及道德的属性。
因此,人在这个世上与其他一切动植物、花花草草、鸡犬牲畜都存在着本质上深刻的不同。一株树木,虽然高大、参天、美丽,但是,却不能说话,更不能表达自己的任何感受与思想;在它的里面,没有“位格”,即,它没有自我认知与自由意志;换言之,在它的里面没有一颗真正的灵魂。
-------
就严格意义而言,对于生命的真正定义,正是在此。一个无知无觉的存在体,就像是一个数学公式、或是科学研究中的黑盒子一样,在给定了输入信号与输入条件、系统状态的情况下,只会有确实的、不变的、一致的、死板的、甚至可观测研究的输出信号或是反应方式。换言之,在它的内部,没有一种驱动机制,使它可以自己自由地、自主地决定,在同样的外部条件下,去内在性地选择做、或者不做一件事情。在这个世界上,这种自由的意志与自我的认知与意识,只有人才会有,正如一个人在某一个时刻,可以想要举手、或是不举手,或可以想要计划做一件事情、或是计划不做一件事情一样。
这种意识、意志的能力,在这宇宙世界中,是人所特有的。我们如果越是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就越会认识到这个问题是多么深邃而奇妙。这世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死”的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所组成的;所有的物体与粒子,都按着牛顿运动定律等科学法则而运行;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们都只能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换句话说,它们都是“死”的;它们不可能有意识、自我认知,也不可能有意志、自由意愿。(对于这一点的认识,正是以造物主为中心的信仰与世上那些万物有灵、盲目迷信等等世俗宗教之间的重要分水岭;这也正是现代科学之所以诞生于基督教信仰为文化中心的欧洲的根本原因。我们将会在其它书籍中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然而,人却不是如此。虽然,人生活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之中,受到各样有限的物质条件、生活条件、资源、健康等等的限制;但是,在人的里面,却有着一颗自由的心灵与灵魂。人的心思意念能够不受时空的限制,“飞”到遥远的天边;人的情感与思念能够遥“寄”给远方的亲人;人的心能够在复杂纷繁的外部条件下,进行深刻的思考、抉择,计划自己的行动目标,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更重要的是,在世人的里面,都普遍地有一种追寻真相、追求真理、寻找信仰、倚靠精神支柱的强烈倾向与信念。这些,都往往是人生命中最珍贵、最伟大、最高尚的组成成分。
从宗教、哲学意义而言,人因着这些极其特殊而宝贵的品性、属性,而被我们在这里定义为“生命”。生命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爱。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活的、有内在生命的存在体,才能够谈得上去“爱”一个对象;这正如,只有一个人是自由的,对他而言,道德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会审判菜刀或是手枪,给它们判定杀人罪,而是会审判、刑罚那使用菜刀或手枪的人;——因为工具本身是“死”的,是无知无觉的,所以它们也不可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一个有自由的、有生命的主体,才会具有道德的性质。